以包公的重要案例敘述三俠與五義等的故事:
1.狸貓換太子 2.吳良圖財殺死僧人案
3.皮熊、畢氏通奸殺人案 4.張別古烏盆案
5.陳應杰、劉氏通奸殺人案 6.鍘龐昱案
7.鄭屠殺死妓女案 8.白熊謀殺李克明案
9.葉阡盜竊案 10.劉四訛詐被殺案
11.白安與白熊妾通奸案 12.楊氏女婚姻爭訟案
13.龐吉用魘魔法謀害包公案 14.葛登雲強搶白氏殺人案
15.李保貪財殺死屈申案 16.馮君衡圖奸詐騙殺人案
17.假包三公子詐騙案 18.花花太歲強搶民女被誤殺案
19.林春、倪氏通奸案 20.宋升訛詐方善案
21.進寶、碧蟾通奸殺人案 22.馬強謀殺地方官案
23.吳玉圖財害命案 24.襄陽王謀反案
※三俠 - 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丁氏雙俠
※五義 - 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有關「俠」的觀念或定義:
1. 序言:「諸多豪傑之所行,誠是驚魂落魄,有人不敢為而為,人不能作而作,才稱得起俠義二字。」
2. 南俠先救好人,後殺兇僧
3. 王朝等四豪傑自願效力朝廷
4. 南俠之母往生,守遵禮制,百日服滿,立即起身行俠作義
5. 南俠見不平之事便放不下,彷彿與自己的事一般,如此才不愧俠字
6. 包公論展昭武藝:「三絕:第一,劍法精奧;第二,袖箭百發百中;第三,縱躍法,有飛簷走壁之能。」
7. 南俠與丁氏雙俠互相景仰久矣
8. 南俠說:「此人被困住,如何脫身呢?若是持刀威嚇,那就不是俠客的行為了」
9. 白玉堂氣宇不凡,為人陰險狠毒,好行俠作義,行事太過刻毒,文武雙全
10.北俠殺了馬剛,偽裝成是妖精所殺,因其俠義做事,不要聲張,要機密,不露本來面目,只要剪惡除強、扶危濟困,何必諄諄叫人知道呢?行俠需「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方於事有裨益。言妖精另一好處便是為地方官著想,馬剛有叔在朝為官,若地方官抓不到兇手,地方官必保不住烏紗帽。
11.北俠遊信陽,對三秋之景之感:雖則心曠神怡,難免幾番浩歎。想人生光陰迅速,幾輩英雄,而今何在?
12.花蝶被北俠、丁二俠、蔣平所擒,自認所行不正,惹起俠士們的憤慨,被擒乃自作自受
13.北俠擒藍驍,擒法新奇,失了爭戰的規矩,卻正是俠客的行藏,巧妙靈活,而非魯莽滅裂、好勇鬥狠
14.俠客義士行止不同。沈仲元為最難,自己擔個從奸除惡之名,在奸王面前隨聲附和,逢迎獻媚,屈己從人,其俠義在於仗自己聰明,智略過人,把事情看透,猶如掌上觀文,由遊戲中生出俠義,這才是真正的俠義,而如三俠一般濟困扶危則是明露的俠義,較容易些,故沈仲元絕非他等可比。在暗中調停,不露聲色,隨機應變,譎詐多變,但總歸仍在俠義之中,比起眾俠又在高一等
15.沈仲元被智化誇為較高等之時,自言:「分什麼上下!你我不
自我看法:
三俠五義中各俠士大多附屬於政府體制之下,就算沒有,也不致於反抗中央政府的體系,南俠雖不願作官,但仍不拒皇帝之分封,皇帝當然也跟之前的有所不同,熱情的招募俠士,與史記的漢文帝大殺游俠之士相異極大,但此時的俠仍會照自己心中的正義行事,忽略部分法度,差異在於違反法度之時盡量低調,為的是避免地方官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