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亂阿....這次真的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麼了@@
  不過就加減看吧__





 

金庸武俠小說系列之鹿鼎記

一.簡介

書名:鹿鼎記

作者:金庸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1987年二月一日初版一刷

二.故事大綱

  清朝康熙初年,揚州麗春院妓女韋春花有一個兒子名叫韋小寶,年紀約十幾歲,人很聰明,反應也很快,但是沒有讀過書,行為像流氓無賴,但心地不壞,很看重朋友的感情。

        有一天韋小寶在麗春院裡救了強盜茅十八,後來和茅十八一同到北京去。剛到京城就和官府的人發生衝突而被老太監海老公捉進了皇宮裡,茅十八逃脫而韋小寶則假扮為小太監小桂子繼續留在皇宮裡。在皇宮裡和年紀與自己差不多的康熙皇帝因比武而成為好朋友,又幫康熙抓住了大奸臣鰲拜,鞏固了康熙的政權,因此在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因為親手格斃鰲拜而當上反清復明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後來,韋小寶在宮中又查出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並沒有死,而是在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以及真太后被軟禁,假太后冒充太后的大祕密,而後奉命以皇帝替身的身分到少林寺出家當和尚,又被派到五台山清涼寺當住持,多次打退敵人救出已出家改名為行痴的順治皇帝的生命,又幫助康熙和父親順治相見,並趕走假太后救出真太后,因立下大功勞而不需再假扮太監,恢復韋小寶的本名,康熙封他做了大官。

        滿清消滅明朝的時候掠奪很多的財寶,這些財寶都被埋藏在東北方的邊境,而藏寶的地點則用羊皮紙畫成了一幅藏寶圖,剪碎後分藏在八部佛經《四十二章經》的封皮裡面。韋小寶知道這個祕密以後,運用各種方法,終於取得了這八部《四十二章經》,知道正確的藏寶地點就在東北邊境的鹿鼎山上,計劃前往挖掘寶藏。由於山上已被羅剎人佔領並且建造了雅克薩城,加上韋小寶自己原有的財產也已經多得花不完,因此最後放棄了挖掘寶藏的念頭。

(資料來源:中華武俠文化網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kungfu/index.htm

 

三.人物探討

  整篇故事構成,是先從顧炎武等幾位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的角色談起,由它們之間的對話帶出明朝後室與清朝滿人間的關係,以及在此一世代下反清復明的思維云云。之後再將場景一拉,來到了清康熙年間的揚州城,從一家妓院裡面帶出本書的主角韋小寶。韋小寶被設定在這樣一個被傳統禮教定義為次等的地方,正好為他日後的種種作為—不論正經、戲謔意或胡作非為簽下背書。

  在此,他遇見了第一個關鍵的引導人物—茅十八。從他與茅十八之間的互動,可以看出小小年紀的韋小寶從小膽子就大,也藉由連篇的辱罵表現出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管後果,以及對於母親的維護:他想起母親被人毆辱。氣往上沖,隔著廂房們大罵:「賊王八,你奶奶的雄,我操你十八代祖宗的臭鹽皮……你私鹽販子家裡鹽多,奶奶,老娘,老婆死了,都用鹽腌了起來,拿到街上當母豬肉賣,一文錢三斤,可沒人賣這臭咸肉……雖不甚雅,卻倒也真實呈現出它的性格來。

  因為茅十八的緣故,小寶不僅來到了北京城,更在陰錯陽差之下闖進了皇宮;更是在出乎意料之外成了一個假的小太監!這一段落描寫出小寶的鬼靈精怪,若不是有著機智的反應,或許早在剛進皇宮沒有多久後就被殺死。更因為他大膽行事,在宮裡亂闖,才會在無意間認識了還是小孩子,卻已經當上皇帝的「小玄子」玄燁(即康熙)。最初因為不知道小玄子的真實身分,可以盡情地和一國之君打打鬧鬧,但是在曉得他們身分的差異後,韋小寶倒也不敢再逾越應有的禮數。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韋小寶的處事圓滑,或許在這方面的人際技巧,多半是從小在妓院裡看妓女和客人的對話與互動學得,俗語云:「門裡出身,不會也懂三分。」在揚州城裡面學到的人情世故,再加上久居宮中,對於官場文化洞悉甚深,韋小寶運用了這些手段在往後的日子中,往往化險為夷。好幾次他的小命,全是憑自己的一張嘴換來的!

  和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沾上關係的重要橋段,就屬殺死鰲拜為關鍵點。因為殺死了鰲拜,而誤打誤撞地成為天地會青木堂的堂主。從這時開始,韋小寶便開始扮演雙邊角色。一方面是反清復明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又是朝廷中最得寵的臣子。而人際能力自然在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韋小寶沒有讀過書,但是憑著口才與隨機應變的反應力,反而用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度過險境。對於天地會而言,剛開始這個不過三句話便口出穢言的小鬼頭讓他們十分斥之以鼻,也不相信它會有什麼作為,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說幸運也好僥倖也罷,成功化解危機,讓他們不得不信服。

  不過,在忠與義之間的抉擇,倒是難了小寶。康熙雖然是清朝皇帝,但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一段親似兄弟的情份,所以基於意氣相挺和主僕的關係,小寶總是努力去幫助康熙。當然,在這之中也隱藏著許多謊言,如他是天地會堂主的身分(雖然康熙其實早就知道了),還有大寶藏的秘密韋小寶也未向康熙透露,不過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腦袋,這樣子做倒也不算太糟糕。另外,與天地會的互動也是,雖然說當初是誤打誤撞加入,其中也不只一次想逃走不幹了。但是在後來當康熙揭穿自己身分,並要他將他的師傅陳進南等一干天地會的人殺死將功折罪,卻又不忍。畢竟是共同出生入死多次,或許從頭到尾,韋小寶根本不想反清復明,也不想殲滅亂黨,但是在這之中,交雜著忠義與感情,有許許多多問題待釐清,卻也是個不小的問題。

  鹿鼎記一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部分,莫過於韋小寶與女人之間的關係。或許是從小生長在花街柳巷之中,書中呈現出的韋小寶,一直對所遇見的美女都頗感興趣,也因為沒有什麼禮教束縛,他時常語出穢言與調情、戲謔的詞句。或許放蕩不羈的性格,反倒正是他和當時其他男人與眾不同之處吧!只是筆者以為,有一些部分的情節似乎陳述的過於草率,好像有點沒頭沒腦地,某某就成為他的女人了!當然,例如方怡、曾柔、沐劍屏等有受過韋小寶的救助,加上後來的相處,才產生情感。不過像是雙兒就是比較特別的例子,因為她一開始是受主人指示當韋小寶的侍女,但一路走來,她可以說對韋小寶忠心耿耿,一路陪伴著她行走江湖,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情感,讓韋小寶生命中的女人也少不了她。

[故事內容摘錄來源:中文小說精選http://www.cnnovels.net/

四.「俠」義歸納

  其實金庸自己在鹿鼎記的後記中就有提到:「……然而《鹿鼎記》已經不太像武俠小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在這一本金庸最後的武俠小說中,雖然主角被稱為俠這種說法已經近乎甚不恰當,但是從某些角度來看,他還是擁有某些俠義的特質。熱血、顧義氣(有些時候沒有)等等,隨然不多也不明顯,但是既便從他的身上看不出,還是可以從他周遭的人物進行觀察。例如他所加入的天地會本身便算是一個俠義集團。要強調的是,重點不是在於他們成會的目的(反清復明),而是在他們行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精神,例如堂下的人被沐王府打傷,自然要去穆王府一討公道,但是也不會是貿然報復,而最少也要問明前因後果。後來釐清誤會,拉下臉道歉等等舉動,更是體現了俠義的精神。

 

[引用來源:奇摩知識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22606608

五.心得感想

  筆者認為,俠的定義除了見義勇為、為民除惡外,更重要的是其精神內涵。身為一個俠,他不一定飽讀詩書,也不一定事事守信用,更甭提滿口仁義道德。但是,在關鍵時刻曉得要發揮自己的功用去幫助人;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理性地去思考與對話。在遇到問題時,若是一味地憑著一時的血氣之勇而逞兇鬥狠以達到自己心目中以為的俠義之舉,那豈不和市井流氓無異?最簡單去區分流氓與俠的差別,並不在於其出發點。因為俠也有可能是為了自身利益去行俠之事。個人以為,重要的是,在行動的過程中,是否只是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抑或是能夠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從鹿鼎記看,雖然其中的俠們最終目的是要反清復明,但是看到行動背後的理由,不正是因為李自成入關後,非但沒有給百姓帶來安定的生活,反而放任官兵燒殺擄掠。加上亡國的家仇血恨,想要推翻當政者的心情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只不過他們仍有盲點存在,因為單就康熙執政的年代來看,其實清朝也將中國推往下一個盛世。相較於明末朝政的昏庸與腐敗,清朝何嘗不是另一個新氣象?若是他們能將仇恨至於度外,好好看清事實,或許關於反清復明的歷史,又會有不一樣的寫法吧……

[後記內容來源:金庸小說討論http://www.taconet.com.tw/wofcd/snow/lineframe-snow.htm

                         郭頌華.2008/03/03(一)初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e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